去年我曾經與老婆開車到台中埔里,因為那天我想騎單車上武嶺。
對自己很有自信,有人勸我換平頭胎、騎公路車等等建議,結果我都認為他們怎麼了,他們不知道我的體能嗎?
當天我ㄧ早獨自隨意吃了一份早餐就直奔武嶺;騎不到清境我的腿就抽了兩次荕,最後在清靜農場放棄挑戰,回來後我ㄧ直百思不解,於是我認真的想,第一我為何要上武嶺?第二我樣如何才能騎上武嶺?
我認為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可以有許多經歷,生命的豐富與精彩是必須去追尋的,在聖經新約當中有一則故事是說三個僕人的事,主人離家回來後對於其中將能力發揮的僕人讚譽有加,卻對那個隱藏能力,不願踏出努力的僕人收回了他的特權,並趕走了他。我要嘗試登上高峰,這是ㄧ個宣示,也是一項自我期許及挑戰,我會從埔里直接登上武嶺,不管我花多久時間。
最近公司在6月前有一項計畫,叫做海中天,是說要在6月前達成保費收入150萬,說起來簡單,但是我卻期望不是為競賽,而是真正發輝自己的正確工作態度去協助客戶達成他們的家庭目標,不偷機賣短年期保單,除非是客戶真正需要,而我因此而達成公司標準.。我做了許多努力,但是還有一段落差,我相信我會發揮我最大潛能,完成這一個任務,我想這也是一種培養達成目標的態度。
其次是,我要如何上武嶺?光哇哇叫是不行的,我由4月開始跑步及夜騎鍛鍊體能,上禮拜我騎機車到三峽湊合橋,跑往大阪根;當時天空下著小雨,而我在雨中奔馳,看著在我右側潺潺的大豹溪,望著眼前風起雲湧的山嵐,頓時間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只有我的心跳及汗水與我為伍。當然我的全身都濕透了,但是我覺得(很爽)。有一天夜晚我騎著公路車一路由三峽直奔大溪,路程不遠來回僅30公里,但是我用盡了我所有氣力,及調順我的呼吸,結果並未達成我心中目標,而在1小時07分鐘完成整個路程,我想如果能在50分鐘內完成該多好,不過以我47歲年齡,心跳每分鐘60下的狀況,還差強人意,我覺得我可以再改善我的風阻動作來增加我的速度,因為老婆並不准我買競賽的公路車,我只好用我可以發揮的細節來增強我的勝算。
我覺得做一件連自己都佩服自己的事不是很棒嗎!我邀請您也加入武嶺會師行列,身體的健康是家人的幸福對嗎?,對了!景斌問我何時召集大家上武嶺?我說到時後我就會知道。
請問!欲報名的請告訴我ㄧ聲!祝大家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家屏敬邀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首屆自行車日活動5月5日隆重登場
台灣自行車日新聞資料
首屆自行車日活動5月5日隆重登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正式宣布,自今年起政府將每年五月的第一週六(今年為五月五日)訂為「台灣自行車日」(Taiwan Bike Day),五月為自行車月。為了迎接第一屆自行車日的到來,體委會特別擴大規劃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當天上午在台北縣及台北市分別有二場大型的自行車嘉年華會,台中縣及屏東縣也有千人單車騎乘活動,其餘各縣市政府也都會舉辦自行車郊遊活動,並委由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承辦。五月五日全台各地愛好自行車運動的民眾將會動起來,同步歡慶「台灣自行車日」的誕生,象徵著我國正式邁向文明進步的國家之林。
台北縣的自行車嘉年華會將在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舉辦,首先登場的是自行車二路大會師,數以千計的民眾分別於上午六時四十分自二重河濱公園自行車租借站出發、七時五十分由八里左岸會館出發、七時由關渡河濱公園自行車租借站出發,並預計於八時卅分會師於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而十三行博物館現場將於七時卅分起至八時卅分進行自行車花車遊行,由各自行車俱樂部、產業界及相關社團組成的自行車花車遊行,將以各種獨具創意、爭奇鬥艷的裝扮,呈現繽紛多采的創意表演;八時卅分自行車大會師後,隨即由行政院蘇院長正式宣告「台灣自行車日」的誕生,將會掀起活動的最高潮,同時,而各自行車相關廠商也將於會場設攤展出創意市集,增添自行車日的熱鬧氣氛。
台北市的自行車嘉年華會自上午九時起展開,當天上午,從市政府至景福門的仁愛路路段,將會實施交通管制,數千名民眾將聚集在台北市政府廣場,悠閒地沿著台北市最美麗的仁愛路林蔭大道騎至景福門,再折返至市府廣場,享受屬於車友們的單車逍遙遊。九時卅分起並將在環繞市政府大樓的路段,舉辦自行車繞圈賽;而民間藝文團體亦將在會場進行表演,而各自行車相關廠商也將設攤展出,多采多姿的活動將自行車日活動帶到最高潮,自行車族將以歡欣鼓舞的心情,熱烈迎接自行車日的到來。
此外,在台北縣市的二場自行車嘉年華會中,主協辦單位也將贈送參與盛會的民眾精美紀念品,並備有包括捷安特高級自行車等豐富的摸彩品,提供摸彩助興。
經過民間多年來的爭取,政府從善如流順應民意,繼美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及法國等先進國家之後,制定每年5月5日為「台灣自行車日」,對於長期致力於推動自行騎乘活動的有識之士,是一項值得慶幸的大事。三月卅一日來自全國各縣市的自行車委員會、各自行車俱樂部及社團的領導人聚集在台中,共同簽署成立「台灣自行車日推動大聯盟」,大家誓諾熱烈響應自行車日的誕生,除了積極動員所屬積極組隊參加今年在台北及各縣市的自行車日活動之外,也會從不同的領域,共同推動台灣的自行車騎乘活動,以使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自行車島」。
「自行車日」的制定,是以更寬廣的思維正視自行車的休閒、運動、健康、環境保護及觀光旅遊等多面向的功能,從騎車環境的建構和風氣的提升,讓自行車對健康生活、環境、社會及國家發揮更大的效益。
自行車無污染、停車方便,是最便捷的短程代步工具,可以作為購物、訪友以及銜接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也是休閒、健身、運動及旅遊的時尚生活良伴。
台灣的國民所得及生活水平已逐年提高,加諸已實施週休二日制多年,休閒生活已經成為國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國人對休閒生活也有殷切的需求。行政院觀光局正推動「觀光倍增」計畫,自行車可以提供嶄新的觀光體驗。走路太慢、開車太快,只有自行車才能細細體驗鄉土文化和風景之美,留住人生的美景。騎自行車認識鄉土、認識台灣,從而對這塊土地產生深厚的感情,形成一股堅強的國家意志。
制定「自行車日」之後,將可加速「千里自行車道」的興建和擴展,加速促成台灣成為自行車島的目標。透過自行車路網,國內外觀光客可以更深入欣賞台灣的好山好水,體驗台灣豐富的風土民請,以自行車深度旅遊的特色,吸引更多觀光客。
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和飲食失衡,全球性的「肥胖症」正在蔓延,台灣也無法倖免。許多民眾紛紛開始重視健康和運動,選擇規律性的運動,希冀以運動促進身心健康。自行車是最無運動傷害的運動項目,制定「自行車日」之後,必然可以鼓勵更多民眾以自行車運動,促進全民身心健康,進而節省龐大的健保資源的負擔。
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近年來,地球溫室效應已經造成環境及氣候的嚴重破壞,包括北極冰山溶解和各地氣候的異常變化,都已經成為嚴重的、全球性的環保議題。而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乃是過度使用汽機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世界各國已在「京都議定書」中協議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而,這些措施仍嫌緩不濟急,許多先進國家進一步以限制燃油車輛在都會區的使用,以加速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自行車沒有噪音污染、沒有空氣污染,且不需消耗能源,是最環保的交通工具。制定「自行車日」之後,必將鼓勵更多民眾以自行車作為短程代步工具,以自行車銜接大眾運輸工具,從而大幅減少機動車輛的使用,此舉將會大幅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地球溫室效應的問題才能獲得真正的紓解。
自行車的行路權在世界各國都受到尊重,不論是先進國家如美、日、法、英、荷,或是落後國家如中國,都規劃有自行車專用道,以保障自行車族的行路權。日本政府除了在都會區規劃完整的自行車道之外,更立法在規定新建交通道路時必須將自行車道納入規劃。
制定「自行車日」之後,能更有計畫、有系統、有階段地建構自行車騎乘環境,串聯各地區自行車道及綠色園道形成全國自行車路網,推動自行車活動,全台灣鼎盛的「自行車」的休閒生活當可預期。
主協辦及承辦單位呼籲全民以實際行動共同參與「台灣自行車日」的各項活動,歡迎大台北地區民參加台北縣或台北市的自行車嘉年華會,全國各縣市的民眾亦可就近參加各地的自行車騎乘活動。五月五日台灣自行車日,「大家來騎車,五騎五健康!」(台語發音)。
首屆自行車日活動5月5日隆重登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正式宣布,自今年起政府將每年五月的第一週六(今年為五月五日)訂為「台灣自行車日」(Taiwan Bike Day),五月為自行車月。為了迎接第一屆自行車日的到來,體委會特別擴大規劃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當天上午在台北縣及台北市分別有二場大型的自行車嘉年華會,台中縣及屏東縣也有千人單車騎乘活動,其餘各縣市政府也都會舉辦自行車郊遊活動,並委由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承辦。五月五日全台各地愛好自行車運動的民眾將會動起來,同步歡慶「台灣自行車日」的誕生,象徵著我國正式邁向文明進步的國家之林。
台北縣的自行車嘉年華會將在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舉辦,首先登場的是自行車二路大會師,數以千計的民眾分別於上午六時四十分自二重河濱公園自行車租借站出發、七時五十分由八里左岸會館出發、七時由關渡河濱公園自行車租借站出發,並預計於八時卅分會師於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而十三行博物館現場將於七時卅分起至八時卅分進行自行車花車遊行,由各自行車俱樂部、產業界及相關社團組成的自行車花車遊行,將以各種獨具創意、爭奇鬥艷的裝扮,呈現繽紛多采的創意表演;八時卅分自行車大會師後,隨即由行政院蘇院長正式宣告「台灣自行車日」的誕生,將會掀起活動的最高潮,同時,而各自行車相關廠商也將於會場設攤展出創意市集,增添自行車日的熱鬧氣氛。
台北市的自行車嘉年華會自上午九時起展開,當天上午,從市政府至景福門的仁愛路路段,將會實施交通管制,數千名民眾將聚集在台北市政府廣場,悠閒地沿著台北市最美麗的仁愛路林蔭大道騎至景福門,再折返至市府廣場,享受屬於車友們的單車逍遙遊。九時卅分起並將在環繞市政府大樓的路段,舉辦自行車繞圈賽;而民間藝文團體亦將在會場進行表演,而各自行車相關廠商也將設攤展出,多采多姿的活動將自行車日活動帶到最高潮,自行車族將以歡欣鼓舞的心情,熱烈迎接自行車日的到來。
此外,在台北縣市的二場自行車嘉年華會中,主協辦單位也將贈送參與盛會的民眾精美紀念品,並備有包括捷安特高級自行車等豐富的摸彩品,提供摸彩助興。
經過民間多年來的爭取,政府從善如流順應民意,繼美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及法國等先進國家之後,制定每年5月5日為「台灣自行車日」,對於長期致力於推動自行騎乘活動的有識之士,是一項值得慶幸的大事。三月卅一日來自全國各縣市的自行車委員會、各自行車俱樂部及社團的領導人聚集在台中,共同簽署成立「台灣自行車日推動大聯盟」,大家誓諾熱烈響應自行車日的誕生,除了積極動員所屬積極組隊參加今年在台北及各縣市的自行車日活動之外,也會從不同的領域,共同推動台灣的自行車騎乘活動,以使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自行車島」。
「自行車日」的制定,是以更寬廣的思維正視自行車的休閒、運動、健康、環境保護及觀光旅遊等多面向的功能,從騎車環境的建構和風氣的提升,讓自行車對健康生活、環境、社會及國家發揮更大的效益。
自行車無污染、停車方便,是最便捷的短程代步工具,可以作為購物、訪友以及銜接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也是休閒、健身、運動及旅遊的時尚生活良伴。
台灣的國民所得及生活水平已逐年提高,加諸已實施週休二日制多年,休閒生活已經成為國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國人對休閒生活也有殷切的需求。行政院觀光局正推動「觀光倍增」計畫,自行車可以提供嶄新的觀光體驗。走路太慢、開車太快,只有自行車才能細細體驗鄉土文化和風景之美,留住人生的美景。騎自行車認識鄉土、認識台灣,從而對這塊土地產生深厚的感情,形成一股堅強的國家意志。
制定「自行車日」之後,將可加速「千里自行車道」的興建和擴展,加速促成台灣成為自行車島的目標。透過自行車路網,國內外觀光客可以更深入欣賞台灣的好山好水,體驗台灣豐富的風土民請,以自行車深度旅遊的特色,吸引更多觀光客。
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和飲食失衡,全球性的「肥胖症」正在蔓延,台灣也無法倖免。許多民眾紛紛開始重視健康和運動,選擇規律性的運動,希冀以運動促進身心健康。自行車是最無運動傷害的運動項目,制定「自行車日」之後,必然可以鼓勵更多民眾以自行車運動,促進全民身心健康,進而節省龐大的健保資源的負擔。
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近年來,地球溫室效應已經造成環境及氣候的嚴重破壞,包括北極冰山溶解和各地氣候的異常變化,都已經成為嚴重的、全球性的環保議題。而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乃是過度使用汽機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世界各國已在「京都議定書」中協議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而,這些措施仍嫌緩不濟急,許多先進國家進一步以限制燃油車輛在都會區的使用,以加速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自行車沒有噪音污染、沒有空氣污染,且不需消耗能源,是最環保的交通工具。制定「自行車日」之後,必將鼓勵更多民眾以自行車作為短程代步工具,以自行車銜接大眾運輸工具,從而大幅減少機動車輛的使用,此舉將會大幅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地球溫室效應的問題才能獲得真正的紓解。
自行車的行路權在世界各國都受到尊重,不論是先進國家如美、日、法、英、荷,或是落後國家如中國,都規劃有自行車專用道,以保障自行車族的行路權。日本政府除了在都會區規劃完整的自行車道之外,更立法在規定新建交通道路時必須將自行車道納入規劃。
制定「自行車日」之後,能更有計畫、有系統、有階段地建構自行車騎乘環境,串聯各地區自行車道及綠色園道形成全國自行車路網,推動自行車活動,全台灣鼎盛的「自行車」的休閒生活當可預期。
主協辦及承辦單位呼籲全民以實際行動共同參與「台灣自行車日」的各項活動,歡迎大台北地區民參加台北縣或台北市的自行車嘉年華會,全國各縣市的民眾亦可就近參加各地的自行車騎乘活動。五月五日台灣自行車日,「大家來騎車,五騎五健康!」(台語發音)。
2007年4月14日 星期六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什麼時候我們應轉彎 往原點的點呢?
作者 / 花蓮門諾醫院黃勝雄院長
1983年以前我和一般去美國留學的華人一樣,為在學術上能出人頭地,我早出晚歸。
我是醫學院神經外科的副教授,我是許多同僚醫生中最受歡迎的腦外科醫生,所以我的病人特別多。在美國時,一般的人很現實和精明,他們都會查問如果有護士或醫生需要腦神經外科醫生照顧的時候,他們會去找誰,他們把這樣一位醫生叫做〝 Doctor's doctor〞。
我就是許多醫生的腦神經外科醫生。因此我的病人最多,一年 365天要開 360個病例,加上每天看門診、住院的病人,每年至少有 5000人次,這樣可想而知我是多忙碌。
有時深夜歸家的途上,我會想到,我的兩位可愛的孩子不知道今天乖不乖?在學校有沒有問題?
我的心裡有時很虧欠,找不出時間在週末時應他們的要求一起去打棒球、騎馬或釣魚。
我只能自我安慰的說,我已經替他們的活動空間買下四甲地的家園,他們可以找朋友來家裡玩、可以露營、可以游泳、可以爬樹摘花。比起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好多了。而且我要替他們存錢,繳最好的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我要為他們存銀行的帳戶,做大學及研究院的教育基金;我要為他們每一個人設立一個信託基金,好叫他們中年以後做事業時有個基金;我要為年邁退休的父親設一個基金,所以他不必每個月向孩子們要錢,我要...。
有一個星期天我們全家上禮拜堂,主日學後因我內人有婦女會的聚會,我就帶兩個孩子去中國餐廳吃麵,然後送他們回家,我就馬上回醫院巡視病人。
在開車的路上,我的胸口開始感覺悶熱不舒服,於是我把那部完全自動控制賓士的坐位調整,窗戶打開來通風,我想胸口痛或許會改善。但是到了醫院,停好車走進急診處入口為止並不感到改善。我請在急診科的住院醫師替我做一個心電圖,結果是正常,剛好有一個心臟科專家走過,就請教他的意見,他看了我的心電圖,看了我的病例,也聽了我的心臟,就判定我要住院。
他的理由是:他及大家 (全醫院) 、全社區,不能冒險失掉一位像我這樣好的神經外科醫生。
我辯論說,我的祖父 86 歲,我的父親67歲都健在,沒有家族病歷是心肌梗塞的。
他反駁說,他們不是神經外科醫生,沒有我所受到的壓力。
結果我住進了心臟加護病房三天三夜,他們為我做了一套完整且近乎 10萬美元的檢查,檢查結果是認為說大概是中國麵湯中可能放太多味精而使我的冠狀動脈產生痙攣的現象,所引起的症狀,我沒有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硬化。
第四天早上,我從加護病房出院,就走到開刀房做手術。是責任感和榮譽感,既理性又感性地,我這樣做了。
但是,從此我的人生觀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因為在住院的期間我看了很多書,其中一則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短文 ...
故事這樣說: 有一位農夫,早出晚歸耕種一塊貧瘠的土地,他勤奮的工作,午餐也顧不得吃,太陽要下山的時候,就嘆息時間太短,也常常自言自語的說: have to save something for raining days 。(我務必積蓄五穀,以備不時之需。)
有一位天使聽到了,覺得農夫很可憐,就靠近對他說:「你很認真,對父母有孝行,對子女有愛心,對鄰居和睦相助,所以上帝要賞賜你更多的土地,讓你富足。今天,從這做起點,你能力所及的去跑,等你繞一圈子回到原點時,我會將圈圈以內的土地贈送給你,讓你飽足。」
這個農夫真是高興極了,馬上就開始跑,也忘了帶飲水,只顧往前跑。當他跑了半個鐘頭後,往後看,啊!真高興,他想:我這輩子夠用了,這塊地所產的五穀能供我一輩子。他想停下來了,但是又想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應該為我的兒女再跑一段路,讓他們也有一點的家產才是,於是又跑了一個鐘頭,他又渴又累、汗流浹背。他往後看,離起點的地方已經很遠了,也許應該折回。可是他又想起了他的兄弟姐妹,他再往前跑了一段。他的胸口開始有一點悶熱,頭有一點暈。他開始想:唉!我畢竟年紀大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我退休了以後怎麼辦呢?也許我應該再多跑一點路。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體力不支倒地,不久就死了,連回到原點的機會也沒有。當然,什麼土地都沒有得到。
故事的精神是說: 當人太貪心時,最終會變成什麼也得不到。
從此以後,我修正了我的人生觀,我開始回轉,不應該像那農夫一樣貪婪不知足。
我每一年拿一個月的休假做義工,做短期的醫療宣教師,到醫療落後的國家服務或教學,也打算從55歲到65 歲獻給主用。這期間使我有機會遇到了很多朋友和信仰的前輩,也學習到服侍人的樂趣。
1984年在墨西哥的全世界基督徒醫師會議中,認識了手外科及痲瘋病專家Paul Brand 醫生,成了我的朋友。
1985年在拜訪 Sister Mother Theresa 時,學習到了她節儉的真理,她告訴我說「Live simple, so thousands of others can simply live」-因我們的節儉,所剩下的資源可供給成千的貧困人繼續生活下去。
1986年我來門諾醫院當義工一個月,第一次和前院長 Dr. Brown 相處,有一天晚上他請我和內人去他家吃飯,我發現 Mrs. Brown 的手指頭因為花蓮的濕氣重而得了風濕症,並且有腦幹微血管的破裂出血。
Dr. Brown也有手痛,因常吃 Aspirin而有耳鳴和重聽。
雖然如此,他們還是繼續為後山交通不便、醫療不發達的台灣人奉獻了前後將近有四十年之久的時光。使我這個台灣人真感激又羞愧。
1990年薄院長退休回美國,連退休後的住家都沒有,這種捨己為人的情懷更教我佩服。
1991年他在洛城接受台美基金會的台灣奉獻獎時,他呼籲:「我為台灣奉獻了這一生,我盼望台灣人,尤其是台灣的醫生也能像我一樣為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弱小無助的、需要人照顧的花蓮百姓服務,很可惜!台灣的醫生好像覺得到花蓮很遠,到美國比較近,沒有人要去花蓮,倒是很多人跑到美國來。」
他的這句話很扎心,對我來說,好像是在對我說的一樣,也更進一步的把我拉回到我起跑的原點--台灣。
我 1993年底回來接下薄院長的使命-去服侍最小弟兄當中的一位,就是服侍上帝。為原住民、為偏遠地區的人民健康來服務。
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快樂是,我能在台灣頭部外傷頻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花蓮地區來應用我的專長-腦神經外科。
天使沒有應允我土地,但是祂賜給我很多平安、給我豐富的生命、給我很好的健康。
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是跨越世紀的現代人,我們一直在往前跑。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時候我們應該轉彎往原點的點呢?
1983年以前我和一般去美國留學的華人一樣,為在學術上能出人頭地,我早出晚歸。
我是醫學院神經外科的副教授,我是許多同僚醫生中最受歡迎的腦外科醫生,所以我的病人特別多。在美國時,一般的人很現實和精明,他們都會查問如果有護士或醫生需要腦神經外科醫生照顧的時候,他們會去找誰,他們把這樣一位醫生叫做〝 Doctor's doctor〞。
我就是許多醫生的腦神經外科醫生。因此我的病人最多,一年 365天要開 360個病例,加上每天看門診、住院的病人,每年至少有 5000人次,這樣可想而知我是多忙碌。
有時深夜歸家的途上,我會想到,我的兩位可愛的孩子不知道今天乖不乖?在學校有沒有問題?
我的心裡有時很虧欠,找不出時間在週末時應他們的要求一起去打棒球、騎馬或釣魚。
我只能自我安慰的說,我已經替他們的活動空間買下四甲地的家園,他們可以找朋友來家裡玩、可以露營、可以游泳、可以爬樹摘花。比起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好多了。而且我要替他們存錢,繳最好的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我要為他們存銀行的帳戶,做大學及研究院的教育基金;我要為他們每一個人設立一個信託基金,好叫他們中年以後做事業時有個基金;我要為年邁退休的父親設一個基金,所以他不必每個月向孩子們要錢,我要...。
有一個星期天我們全家上禮拜堂,主日學後因我內人有婦女會的聚會,我就帶兩個孩子去中國餐廳吃麵,然後送他們回家,我就馬上回醫院巡視病人。
在開車的路上,我的胸口開始感覺悶熱不舒服,於是我把那部完全自動控制賓士的坐位調整,窗戶打開來通風,我想胸口痛或許會改善。但是到了醫院,停好車走進急診處入口為止並不感到改善。我請在急診科的住院醫師替我做一個心電圖,結果是正常,剛好有一個心臟科專家走過,就請教他的意見,他看了我的心電圖,看了我的病例,也聽了我的心臟,就判定我要住院。
他的理由是:他及大家 (全醫院) 、全社區,不能冒險失掉一位像我這樣好的神經外科醫生。
我辯論說,我的祖父 86 歲,我的父親67歲都健在,沒有家族病歷是心肌梗塞的。
他反駁說,他們不是神經外科醫生,沒有我所受到的壓力。
結果我住進了心臟加護病房三天三夜,他們為我做了一套完整且近乎 10萬美元的檢查,檢查結果是認為說大概是中國麵湯中可能放太多味精而使我的冠狀動脈產生痙攣的現象,所引起的症狀,我沒有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硬化。
第四天早上,我從加護病房出院,就走到開刀房做手術。是責任感和榮譽感,既理性又感性地,我這樣做了。
但是,從此我的人生觀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因為在住院的期間我看了很多書,其中一則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短文 ...
故事這樣說: 有一位農夫,早出晚歸耕種一塊貧瘠的土地,他勤奮的工作,午餐也顧不得吃,太陽要下山的時候,就嘆息時間太短,也常常自言自語的說: have to save something for raining days 。(我務必積蓄五穀,以備不時之需。)
有一位天使聽到了,覺得農夫很可憐,就靠近對他說:「你很認真,對父母有孝行,對子女有愛心,對鄰居和睦相助,所以上帝要賞賜你更多的土地,讓你富足。今天,從這做起點,你能力所及的去跑,等你繞一圈子回到原點時,我會將圈圈以內的土地贈送給你,讓你飽足。」
這個農夫真是高興極了,馬上就開始跑,也忘了帶飲水,只顧往前跑。當他跑了半個鐘頭後,往後看,啊!真高興,他想:我這輩子夠用了,這塊地所產的五穀能供我一輩子。他想停下來了,但是又想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應該為我的兒女再跑一段路,讓他們也有一點的家產才是,於是又跑了一個鐘頭,他又渴又累、汗流浹背。他往後看,離起點的地方已經很遠了,也許應該折回。可是他又想起了他的兄弟姐妹,他再往前跑了一段。他的胸口開始有一點悶熱,頭有一點暈。他開始想:唉!我畢竟年紀大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我退休了以後怎麼辦呢?也許我應該再多跑一點路。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體力不支倒地,不久就死了,連回到原點的機會也沒有。當然,什麼土地都沒有得到。
故事的精神是說: 當人太貪心時,最終會變成什麼也得不到。
從此以後,我修正了我的人生觀,我開始回轉,不應該像那農夫一樣貪婪不知足。
我每一年拿一個月的休假做義工,做短期的醫療宣教師,到醫療落後的國家服務或教學,也打算從55歲到65 歲獻給主用。這期間使我有機會遇到了很多朋友和信仰的前輩,也學習到服侍人的樂趣。
1984年在墨西哥的全世界基督徒醫師會議中,認識了手外科及痲瘋病專家Paul Brand 醫生,成了我的朋友。
1985年在拜訪 Sister Mother Theresa 時,學習到了她節儉的真理,她告訴我說「Live simple, so thousands of others can simply live」-因我們的節儉,所剩下的資源可供給成千的貧困人繼續生活下去。
1986年我來門諾醫院當義工一個月,第一次和前院長 Dr. Brown 相處,有一天晚上他請我和內人去他家吃飯,我發現 Mrs. Brown 的手指頭因為花蓮的濕氣重而得了風濕症,並且有腦幹微血管的破裂出血。
Dr. Brown也有手痛,因常吃 Aspirin而有耳鳴和重聽。
雖然如此,他們還是繼續為後山交通不便、醫療不發達的台灣人奉獻了前後將近有四十年之久的時光。使我這個台灣人真感激又羞愧。
1990年薄院長退休回美國,連退休後的住家都沒有,這種捨己為人的情懷更教我佩服。
1991年他在洛城接受台美基金會的台灣奉獻獎時,他呼籲:「我為台灣奉獻了這一生,我盼望台灣人,尤其是台灣的醫生也能像我一樣為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弱小無助的、需要人照顧的花蓮百姓服務,很可惜!台灣的醫生好像覺得到花蓮很遠,到美國比較近,沒有人要去花蓮,倒是很多人跑到美國來。」
他的這句話很扎心,對我來說,好像是在對我說的一樣,也更進一步的把我拉回到我起跑的原點--台灣。
我 1993年底回來接下薄院長的使命-去服侍最小弟兄當中的一位,就是服侍上帝。為原住民、為偏遠地區的人民健康來服務。
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快樂是,我能在台灣頭部外傷頻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花蓮地區來應用我的專長-腦神經外科。
天使沒有應允我土地,但是祂賜給我很多平安、給我豐富的生命、給我很好的健康。
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是跨越世紀的現代人,我們一直在往前跑。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時候我們應該轉彎往原點的點呢?
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
東北角鐵人賽對我的改變
自從3年多前開始騎單車以來,跑過不少地方,像花東海岸、縱谷、北橫、西坑林道、桶後越嶺,等等。當自己的體能越來越進步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參賽)。
雖然我已邁入47歲,體能狀況自覺還在巔峰,昨天與家人開車經過中和以前住過的地方,那是11年前兒子還在讀小3的時候,回想當時的我開始跑步鍛鍊體能,不久就迷游泳,一直到3年多前的某一天開始與單車結緣。因此我的目前體能是11年前累積的。
首戰應該是今年東北角鐵人賽,因為我要練游泳目前的時間比較不許可,又是開放水域,因此東北角鐵人賽是路賽,也就是跑步(5K+5K)及自行車,(40K),在3個半小時內完成。
以我自己平日的實力從前15公里山路跑步大約1小時20分鐘,自行車40公里沒直接測過,不過前幾天騎登山車由三峽—台七乙往三民---大溪---回三峽45公里左右,花了約2小時又20分鐘,覺得好差,後來想想減掉5公里,再減掉因騎登山車齒輪比不及公路車,以及一路閃人車及紅綠燈耽擱的時間,停車再啟動的距離加上去,覺得40公里應該可以在1小時30分鐘完成,如果當天可以如此完賽,或可搶前100名,不過說實在的這只是我的夢,參賽者大多是高手,我期待自己能穩住陣腳,跟自己比賽,不要受外界影響,不讓自己失常就好。目前我的每分鐘心跳是59~63下(正常人是72下),還需要繼續努力.
我參考單車雜誌的建議,並配合自己可以做的到的內容列了一份訓練表,目前練習的情形如下
4月份 自行車自由騎 跑步每天 7公里不限時 跳繩(前100次,後50次)
5月份 自行車30K(三峽-大溪)不限時(一週2~3次) 跑步每天7公里(其中在台北大學內的1600公尺限時10分鐘) 跳繩(前100次,後100次)
6月份 自行車45K(三峽-三民-大溪)不限時(一週2~3次) 跑步(一週三次)7公里(其中在台北大學內的3000公尺不限時,一次5000公尺限時30分鐘) 跳繩(前100次,後100次)
7月份 自行車45K(三峽-三民-大溪)限時1小時45分鐘(一週2次) 跑步(一週三次)7公里(其中在台北大學內的5000公尺限時30分鐘,一次10公里不限時用週六時間) 跳繩(前100次,後100次)
8月份 同上月(跑步10公里部份限時1小時10分鐘,視心跳率調整速度)
9月份 同上月,週末演練全程
10月份 賽前三天只做緩和運動,注意睡眠及平日飲食。
目前練習的狀況還好,只是跑步時腳有點重,大腿外側肌肉因許久沒用,顯得有些僵硬,第一天練跑時還產生鐵腿現像,就是僵硬的感覺,今天就好多了,由三峽家中跑去台北大學校區往返大約7~8公里,目前都是近1小時,下個月才計時,最重要是呼吸的順暢度,我是採1深吸6呼方式,遇較強度的速度時在視當時狀況調節頻律。
自行車就比較麻煩,因為我騎的是Giant OCR3入門級的公路車,最近排檔又有些問題,想換零件又不想花這個錢:當初買的時後沒想要比賽,因此SORA第五級變速器,及重10.6公斤的車身,要與DURA以及ULTEGRA等級的公路車變速組,以及僅6~7公斤的碳纖維公路車競賽,就算體能一樣,我沒有勝算,因此跟老婆請預算,結果被駁回,老婆說,我是跟自己比賽,又不是要搶第一名。說的也是,不過我看到一款車架FASTRAX約7500元,是碳纖質材平價版,另KOGA鋁合金車架,8500元,是屬高層次鋁合金,如果配合找到車商一些非今年份的庫存ULTEGRA等級變速器,或許在年底前可以自組一台夠水準的戰駒。
不過這純屬想像,要老婆首肯才行,目前也只好騎我的OCR3了。
其實參賽的主要目的是強健體魄,以及讓自己有一個勇往直前的人生觀,因為往往在整個賽程中除了體力外就是意志力了,我有一次經驗到百拉卡,回到家時是120公里多,其實當時的我最後20公里是意志力帯我回家的;近日我因有持續加強體能強度訓練,每天上班時跟老婆走地下路橋,我通常都是將老婆的公事包及我的都背在身上,但是腳步變的輕盈,讓我意會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我也很高興老婆大人也跟我ㄧ起常常一起騎車,不過她的目的不是參賽,而是想將身體變的更好,也去看看美麗的風景,她已經計畫好暑假帶我們全家騎車去旅行了。
華人之光黃金寶
前幾天晚上,壽生傳了一通簡訊給我,說黃金寶贏得世界場地自由車錦標賽 15 公里捕捉賽冠軍。是什麼樣的好消息,讓張主編這麼急著要和朋友分享呢?場地自由車是什麼?世界錦標賽是什麼?黃金寶是誰?捕捉賽又是什麼?老實告訴各位,如果在兩年前,以上答案我全部回答不出來。好吧,講精確一點,那時候我多少知道場地車是什麼,也大概聽過黃金寶的名字,但是對這些名詞卻沒什麼感情,好像那是在另一個世界發生的事。
直到前年夏天,我在台中清水鰲峰山自由車場上第一次騎上場地車,才知道場地賽是怎麼一回事。那是一種純粹力量與技術的競賽,沒有好底子,別想在場地中存活。那時候我才練了幾個禮拜就因為過度訓練而生病,在比賽中也因為不專心而摔車。但不得不說,場地賽是一種迷人的比賽。一圈 333 公尺(國外更多的是 250 公尺)的碗形跑道,以美麗的曲線起伏著;令人驚奇的是它是由一條一條木頭所拼接而成的,騎在上面地板呼嚕呼嚕作響;你得看到木條在跳動,會害怕被場地給耍了;在轉彎處的斜陡坡你僅以輪胎的側面觸地,好像輕易就會掉下來似的;每隔 20 秒鐘就要面臨一次過彎的考驗,在進彎處是個上坡,在出彎處是個下坡,好好利用的話這會是卡位與加速的利器。實在很難想像,這個甚至比田徑場還小的場地,竟然有這麼多奧妙之處。
「捕捉賽」是什麼?它的英文是 Scratch Race,台灣稱為「爭先賽」。這有點像是場地內的公路賽,一群人同時出發,第一個到達規定圈數的就勝利,規則十分簡單。黃金寶所贏得的冠軍是 15 公里的 Scratch Race,對於擅長公路賽並擁有較佳耐力的他,在 Scratch Race 中應該是比較有優勢的。雖然黃金寶是無心插柳(他的目標原本放在計分賽,結果該項目他取得第 11 名),但這樣的結果卻令華人世界大為鼓舞。因為在世界級的自行車舞台上,東方人始終難以和白種人競爭。黃金寶的創舉,無疑地打破了「種族劣勢」的迷思,證明事在人為。
黃金寶是誰呢?出道 15 年來,曾經贏得三次環台賽總冠軍、兩次亞運公路賽冠軍(包括 2006 年多哈亞運)、一次亞錦賽金牌(以及多次銀牌、銅牌)。他的紀錄可以在搜尋引擎中輕易地找到更多,而我真正親眼見到黃金寶,是在剛剛結束的環台賽期間。很難不讓人喜愛這樣一位親和的選手,他可以很自然地在餐桌上和小朋友玩起來,任何人要求合照、簽名都來者不拒,任憑主持人開玩笑說他是自行車界的「劉德華」。誰也料想不到今年已經 34 歲的他,竟然能在世界最高的自行車競技舞台上奪得冠軍,穿上夢幻的彩虹衫。
什麼是世界錦標賽?也許你騎腳踏車有很長的資歷了,卻可能還不知道世界錦標賽。但你一定見過彩虹衫,因為即使它在車行的衣架上也是最顯眼的一件。職業選手可是不能隨便穿上這件彩虹衫的,因為只有世界錦標賽的冠軍選手,才能在接下來一年的比賽中穿彩虹衫亮相,而且只限在奪冠項目的比賽中穿著。比如公路賽的世界冠軍,就不能在計時賽中穿彩虹衫。所以,對職業選手而言這五色條紋的彩虹可不是花錢就可以印在衣服或車子上的,這代表的是無上的榮耀,穿上彩虹衫,接下來的一年你都將是媒體和競爭對手注目的焦點,名利雙收。所以世界錦標賽是所有自行車選手最高的夢想,其意義甚至可能比奧運金牌還重大。
這樣講大家應該就能理解,黃金寶所創造的成就是多麼了不起了吧!只不過在華人的世界裡,自行車只是一種少數人在從事的運動罷了,而關心世界自行車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就像你應該不曾看過誰贏了槌球的世界盃冠軍的新聞,媒體自然也不會去報導自行車最高競賽殿堂的比賽。所以這一則極為令人振奮的消息,也就被媒體冷處理了。當然,原因還可能是媒體根本連畫面或照片都沒有取得,做不出一則新聞來。然而在歐洲自行車運動就像足球一樣重要,世界上有數以億計的人口在關心自行車比賽。
歷年來報導黃金寶的新聞不少,但多半是他在賽場上揚威的消息。以下這一則新聞與競賽無直接相關,讀起來卻最為感人。
黃金寶:師從沈金康的「黃金」十年
來源:《體壇周報》 權香蘭http://sports.people.com.cn/BIG5/35859/35912/35975/36027/2727498.html
黃金寶和沈金康,這兩個名字被緊緊聯系在一起,共同的目標和整整十年一起走過的足跡,讓他們之間遠遠超出了師徒的情誼,被稱為自行車賽場上的「父子兵」。作為惟一獲得雅典奧運會自行車場地賽和公路賽資格的中國選手,黃金寶無愧「亞洲車神」稱號。
在雅典,在奧運村外的一家咖啡廳,黃金寶和沈金康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十三年前「偷師」,十年前重逢
「第一次看到阿寶(黃金寶的暱稱)是在 1991 年第一屆亞青賽上,那時候阿寶 18 歲,我是中國國家隊主教練。那時中國隊已經是亞洲的老大,而香港隊水平很低。國家隊在北京的懷柔訓練,香港隊員就經常跟在後面一起訓練、『偷師』,其中就有阿寶。那次比賽後,我幫香港隊員做了一次身體檢查,發覺阿寶是那些隊員中素質最好的。所以我對當時香港隊的主教練說,『這個孩子練自行車可以。』」沈金康談起了十三年前他與黃金寶的第一次相遇。
正是在那次亞青賽,黃金寶經過兩個月的「偷師」,奪得冠軍,這對香港自行車界是個很大的鼓舞。而談到為什麼要練自行車時,黃金寶說:「那時香港沒有專業隊,我白天工作掙錢,下了班去訓練。那時去訓練只是因為我喜歡,並沒有想太多。」
後來,在 1994 年廣島亞運會開始六個月前,沈金康受國家體委委托去香港幫忙。沈金康懷著去考察的想法踏上了征程,「沒想到這一幫忙,一下子就幫了整整十年。」
當沈教練到了香港後,香港隊中已經沒有了黃金寶這個人,但對黃金寶印象深刻的沈教練在多方努力下,終於找到了已退出自行車界的黃金寶,那時候的黃金寶由於長期不訓練,已被人們稱為「肥寶」。
沈教練見到阿寶時第一句話就問:「你還愛自行車嗎?」阿寶回答:「愛。」「如果我教你,你還想練嗎?」「願意。」就這樣,沈金康和黃金寶走到了一起。
一句承諾走過十年
到了香港後,沈教練才發覺情況遠比他想象的艱難。與內地選手吃穿都由國家包下來的情況不同,香港隊所有隊員都有另一份工作,因為他們必須用掙來的錢維持訓練。沈教練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所擁有的只是一把打氣筒,沒有正規的自行車裝備,沒有任何經費,更沒有辦公室。」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黃金寶訓練了四個月,四 個月後,沈金康帶著黃金寶去了廣島參加亞運會,那時黃金寶騎的車子還是從上海隊借來的。「香港代表團在那次亞運會上目標很簡單,爭取前 6 名,但阿寶得了第 4」,沈教練自豪地說。「當自行車隊回到香港時,有近 200 名記者和自行車協會的官員等候在機場歡迎我們,這個成績對香港來說是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第二天的報紙上打出大標題:「下屆亞運會阿寶奪金牌!」沈金康以為是記者在搞噱頭,可黃金寶說:「這話是我說的。」聽了這話,沈金康鄭重地對阿寶說:「那麼接下來的四年你就要騎滿 15 萬公裡,還要留出一年專門練戰術,你將沒有假期。這些你能做到嗎?」阿寶說:「我能做到,只要您做一天教練,我就做一天運動員。」正是這句承諾讓他們一起走過了整整十年。
沈教練說:「阿寶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動著我。這四年中他沒有一天假期,有時他騎一天車都遇不到一個人,這種寂寞是可怕的,可他都忍下來了。所以最後在曼谷亞運會上他奪得金牌,一點都不意外。」
成功轉型,向夢想前進
黃金寶的強項一直是公路賽,但從去年年底開始,他開始了向場地賽選手的轉變,畢竟在奧運會公路賽上,以亞洲選手的身體條件想取得好成績太難,但黃金寶的夢想一直是公路,更想參加環法這樣的職業比賽。實際上,這種「場地」與「公路」選擇的矛盾,曾經給師徒間造成了矛盾。
「那時候我們兩個人心中都有一種暗戰。」提到這裡,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這種選擇的轉折點是去年年底教練帶我去看了奧運會博物館,」黃金寶說。「我就是想讓他看到,什麼是奧運會精神,從那以後,阿寶走上了場地自行車之路。」
隨後黃金寶參加了幾次世錦賽場地賽。其中,他不但得過世界杯最後一名,也經受了在莫斯科跌倒受重傷的經歷,直到今年四月,黃金寶終於在曼徹斯特奪得了世錦賽第二名,達到事業的另一個高峰。
「我們非常開心,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能否拿到奧運會場地賽入場券,但我們已經拿到了公路賽入場券。我們決定提前來到雅典進行場地賽訓練。好多人都覺得我們傻,為一個還沒有得到的資格努力,而放棄公路的訓練。」沈教練如今提到這件事時,還覺得有點心有餘悸。
但工夫不負有心人,黃金寶終於得到了場地賽資格,他也是亞洲唯一一個得到這個資格的選手。不過,在這次雅典奧運會上,黃金寶在公路賽中卻未能完成比賽。實際上,對阿寶來說,最大的痛苦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是一名公路選手,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參加環法這樣的職業比賽。」
對此沈教練表示支持,他希望阿寶集中精力衝擊 24 日的場地賽獎牌,「他有長距離後衝刺的能力,有機會贏。而許多職業車隊對奧運會獎牌得主都有一定的優先錄取政策,這樣阿寶也有參加環法的機會。」
「2008,我也想試試」
談話快結束時,沈教練向記者透露,雖然阿寶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但他對自己讀書不多一直有少許的自卑,「他曾對我說,每次都看到我寫那麼多材料,還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都怕自己做不好。有一次他甚至說,『我想以後能做一名按摩師。』我當時非常生氣,我告訴他,『要知道,你在自行車上的成已經可以成為一個博士。體育運動也是一門讓人尊重的知識。文化課我們可以補,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隨後,沈教練特意請了老師為阿寶補習文化課。
沈教練還透露,其實國內有許多大學都願意接收黃金寶前往讀書,只是黃金寶自己不想現在去,他想要先打好基礎,當他退下來的時候,再去真正學習點東西。
現在黃金寶已經 31 歲了,他的未來如何走?現在沈金康在訓練之餘也開始有意地訓練阿寶成為一名教練,「他就像我自己的兒子一樣,我希望他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我知道他熱愛自行車事業,所以我現在就已經讓他在做我的助理教練了。」
對阿寶何時退役的問題,沈教練說:「我覺得他還沒有想停的意思。前兩天一位日本選手邀請他參加九月份在日本舉行的公路比賽,阿寶馬上回答:「行,去!」參加了奧運會的選手都想在奧運會後休息一段時間,但他卻回答得那麼乾脆,所以我覺得他沒有想停。」對此,黃金寶微笑表示贊同,並說:「2008 年奧運會,我也想試試。」
(責任編輯:樊非) 2004年08月21日09:43
看完這篇報導之後,我以為當年 31 歲的黃金寶,已經很難和年輕人拼衝刺了,沒想到兩三年後,他才達到了事業的巔峰,不只在多哈亞運奪得公路賽金牌,更在場地世錦賽中穿上彩虹衫。或許他的成就還不只這樣,因為 2008 年北京奧運他還要以更純熟的技術全力一搏。
台灣有沒有可能也出一個黃金寶?很顯然的台灣擁有比香港更優越的訓練環境,擁有台中及高雄兩座自由車場(新竹的待維護),地形更為複雜廣闊,生活空間不那麼狹窄,而且民眾騎自行車運動的風氣也比香港興盛。但是要培養出一個黃金寶,首要之務是選手和教練都必須要有國際觀,而且把選手的競賽生命延長到 30 歲或更長。
在台灣,選手只要趁年輕拼到國內第一,就可以走一條比較平順的路──進入體育學院、當一位老師或教練、在體育相關單位謀一份工作等等,所以目光往往只放在國內的競賽。這也不全是選手的問題,因為教練往往就是選手的天空,天空越寬廣,選手就越有發揮的空間。不過教練也很常遇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因為資源的分配是取決於國內競賽的成績,卻很少有讓選手往外發展的機會。光是設立一個優渥的國際競賽獎勵,就像是把蘋果吊在高空中卻不給梯子一樣,任誰也吃不到。
雖然台灣的體制上落後香港一大截,但仍有有志之士相信事在人為,把目標直接放在國際舞台上,積極尋求各種管道的支援。黃金寶的故事不也是這樣開始的嗎?有了前輩創出來的一條路,台灣的後生小子,未來還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更多黃金寶的報導與照片,請上單車身活網站
直到前年夏天,我在台中清水鰲峰山自由車場上第一次騎上場地車,才知道場地賽是怎麼一回事。那是一種純粹力量與技術的競賽,沒有好底子,別想在場地中存活。那時候我才練了幾個禮拜就因為過度訓練而生病,在比賽中也因為不專心而摔車。但不得不說,場地賽是一種迷人的比賽。一圈 333 公尺(國外更多的是 250 公尺)的碗形跑道,以美麗的曲線起伏著;令人驚奇的是它是由一條一條木頭所拼接而成的,騎在上面地板呼嚕呼嚕作響;你得看到木條在跳動,會害怕被場地給耍了;在轉彎處的斜陡坡你僅以輪胎的側面觸地,好像輕易就會掉下來似的;每隔 20 秒鐘就要面臨一次過彎的考驗,在進彎處是個上坡,在出彎處是個下坡,好好利用的話這會是卡位與加速的利器。實在很難想像,這個甚至比田徑場還小的場地,竟然有這麼多奧妙之處。
「捕捉賽」是什麼?它的英文是 Scratch Race,台灣稱為「爭先賽」。這有點像是場地內的公路賽,一群人同時出發,第一個到達規定圈數的就勝利,規則十分簡單。黃金寶所贏得的冠軍是 15 公里的 Scratch Race,對於擅長公路賽並擁有較佳耐力的他,在 Scratch Race 中應該是比較有優勢的。雖然黃金寶是無心插柳(他的目標原本放在計分賽,結果該項目他取得第 11 名),但這樣的結果卻令華人世界大為鼓舞。因為在世界級的自行車舞台上,東方人始終難以和白種人競爭。黃金寶的創舉,無疑地打破了「種族劣勢」的迷思,證明事在人為。
黃金寶是誰呢?出道 15 年來,曾經贏得三次環台賽總冠軍、兩次亞運公路賽冠軍(包括 2006 年多哈亞運)、一次亞錦賽金牌(以及多次銀牌、銅牌)。他的紀錄可以在搜尋引擎中輕易地找到更多,而我真正親眼見到黃金寶,是在剛剛結束的環台賽期間。很難不讓人喜愛這樣一位親和的選手,他可以很自然地在餐桌上和小朋友玩起來,任何人要求合照、簽名都來者不拒,任憑主持人開玩笑說他是自行車界的「劉德華」。誰也料想不到今年已經 34 歲的他,竟然能在世界最高的自行車競技舞台上奪得冠軍,穿上夢幻的彩虹衫。
什麼是世界錦標賽?也許你騎腳踏車有很長的資歷了,卻可能還不知道世界錦標賽。但你一定見過彩虹衫,因為即使它在車行的衣架上也是最顯眼的一件。職業選手可是不能隨便穿上這件彩虹衫的,因為只有世界錦標賽的冠軍選手,才能在接下來一年的比賽中穿彩虹衫亮相,而且只限在奪冠項目的比賽中穿著。比如公路賽的世界冠軍,就不能在計時賽中穿彩虹衫。所以,對職業選手而言這五色條紋的彩虹可不是花錢就可以印在衣服或車子上的,這代表的是無上的榮耀,穿上彩虹衫,接下來的一年你都將是媒體和競爭對手注目的焦點,名利雙收。所以世界錦標賽是所有自行車選手最高的夢想,其意義甚至可能比奧運金牌還重大。
這樣講大家應該就能理解,黃金寶所創造的成就是多麼了不起了吧!只不過在華人的世界裡,自行車只是一種少數人在從事的運動罷了,而關心世界自行車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就像你應該不曾看過誰贏了槌球的世界盃冠軍的新聞,媒體自然也不會去報導自行車最高競賽殿堂的比賽。所以這一則極為令人振奮的消息,也就被媒體冷處理了。當然,原因還可能是媒體根本連畫面或照片都沒有取得,做不出一則新聞來。然而在歐洲自行車運動就像足球一樣重要,世界上有數以億計的人口在關心自行車比賽。
歷年來報導黃金寶的新聞不少,但多半是他在賽場上揚威的消息。以下這一則新聞與競賽無直接相關,讀起來卻最為感人。
黃金寶:師從沈金康的「黃金」十年
來源:《體壇周報》 權香蘭http://sports.people.com.cn/BIG5/35859/35912/35975/36027/2727498.html
黃金寶和沈金康,這兩個名字被緊緊聯系在一起,共同的目標和整整十年一起走過的足跡,讓他們之間遠遠超出了師徒的情誼,被稱為自行車賽場上的「父子兵」。作為惟一獲得雅典奧運會自行車場地賽和公路賽資格的中國選手,黃金寶無愧「亞洲車神」稱號。
在雅典,在奧運村外的一家咖啡廳,黃金寶和沈金康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十三年前「偷師」,十年前重逢
「第一次看到阿寶(黃金寶的暱稱)是在 1991 年第一屆亞青賽上,那時候阿寶 18 歲,我是中國國家隊主教練。那時中國隊已經是亞洲的老大,而香港隊水平很低。國家隊在北京的懷柔訓練,香港隊員就經常跟在後面一起訓練、『偷師』,其中就有阿寶。那次比賽後,我幫香港隊員做了一次身體檢查,發覺阿寶是那些隊員中素質最好的。所以我對當時香港隊的主教練說,『這個孩子練自行車可以。』」沈金康談起了十三年前他與黃金寶的第一次相遇。
正是在那次亞青賽,黃金寶經過兩個月的「偷師」,奪得冠軍,這對香港自行車界是個很大的鼓舞。而談到為什麼要練自行車時,黃金寶說:「那時香港沒有專業隊,我白天工作掙錢,下了班去訓練。那時去訓練只是因為我喜歡,並沒有想太多。」
後來,在 1994 年廣島亞運會開始六個月前,沈金康受國家體委委托去香港幫忙。沈金康懷著去考察的想法踏上了征程,「沒想到這一幫忙,一下子就幫了整整十年。」
當沈教練到了香港後,香港隊中已經沒有了黃金寶這個人,但對黃金寶印象深刻的沈教練在多方努力下,終於找到了已退出自行車界的黃金寶,那時候的黃金寶由於長期不訓練,已被人們稱為「肥寶」。
沈教練見到阿寶時第一句話就問:「你還愛自行車嗎?」阿寶回答:「愛。」「如果我教你,你還想練嗎?」「願意。」就這樣,沈金康和黃金寶走到了一起。
一句承諾走過十年
到了香港後,沈教練才發覺情況遠比他想象的艱難。與內地選手吃穿都由國家包下來的情況不同,香港隊所有隊員都有另一份工作,因為他們必須用掙來的錢維持訓練。沈教練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所擁有的只是一把打氣筒,沒有正規的自行車裝備,沒有任何經費,更沒有辦公室。」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黃金寶訓練了四個月,四 個月後,沈金康帶著黃金寶去了廣島參加亞運會,那時黃金寶騎的車子還是從上海隊借來的。「香港代表團在那次亞運會上目標很簡單,爭取前 6 名,但阿寶得了第 4」,沈教練自豪地說。「當自行車隊回到香港時,有近 200 名記者和自行車協會的官員等候在機場歡迎我們,這個成績對香港來說是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第二天的報紙上打出大標題:「下屆亞運會阿寶奪金牌!」沈金康以為是記者在搞噱頭,可黃金寶說:「這話是我說的。」聽了這話,沈金康鄭重地對阿寶說:「那麼接下來的四年你就要騎滿 15 萬公裡,還要留出一年專門練戰術,你將沒有假期。這些你能做到嗎?」阿寶說:「我能做到,只要您做一天教練,我就做一天運動員。」正是這句承諾讓他們一起走過了整整十年。
沈教練說:「阿寶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動著我。這四年中他沒有一天假期,有時他騎一天車都遇不到一個人,這種寂寞是可怕的,可他都忍下來了。所以最後在曼谷亞運會上他奪得金牌,一點都不意外。」
成功轉型,向夢想前進
黃金寶的強項一直是公路賽,但從去年年底開始,他開始了向場地賽選手的轉變,畢竟在奧運會公路賽上,以亞洲選手的身體條件想取得好成績太難,但黃金寶的夢想一直是公路,更想參加環法這樣的職業比賽。實際上,這種「場地」與「公路」選擇的矛盾,曾經給師徒間造成了矛盾。
「那時候我們兩個人心中都有一種暗戰。」提到這裡,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這種選擇的轉折點是去年年底教練帶我去看了奧運會博物館,」黃金寶說。「我就是想讓他看到,什麼是奧運會精神,從那以後,阿寶走上了場地自行車之路。」
隨後黃金寶參加了幾次世錦賽場地賽。其中,他不但得過世界杯最後一名,也經受了在莫斯科跌倒受重傷的經歷,直到今年四月,黃金寶終於在曼徹斯特奪得了世錦賽第二名,達到事業的另一個高峰。
「我們非常開心,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能否拿到奧運會場地賽入場券,但我們已經拿到了公路賽入場券。我們決定提前來到雅典進行場地賽訓練。好多人都覺得我們傻,為一個還沒有得到的資格努力,而放棄公路的訓練。」沈教練如今提到這件事時,還覺得有點心有餘悸。
但工夫不負有心人,黃金寶終於得到了場地賽資格,他也是亞洲唯一一個得到這個資格的選手。不過,在這次雅典奧運會上,黃金寶在公路賽中卻未能完成比賽。實際上,對阿寶來說,最大的痛苦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是一名公路選手,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參加環法這樣的職業比賽。」
對此沈教練表示支持,他希望阿寶集中精力衝擊 24 日的場地賽獎牌,「他有長距離後衝刺的能力,有機會贏。而許多職業車隊對奧運會獎牌得主都有一定的優先錄取政策,這樣阿寶也有參加環法的機會。」
「2008,我也想試試」
談話快結束時,沈教練向記者透露,雖然阿寶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但他對自己讀書不多一直有少許的自卑,「他曾對我說,每次都看到我寫那麼多材料,還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都怕自己做不好。有一次他甚至說,『我想以後能做一名按摩師。』我當時非常生氣,我告訴他,『要知道,你在自行車上的成已經可以成為一個博士。體育運動也是一門讓人尊重的知識。文化課我們可以補,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隨後,沈教練特意請了老師為阿寶補習文化課。
沈教練還透露,其實國內有許多大學都願意接收黃金寶前往讀書,只是黃金寶自己不想現在去,他想要先打好基礎,當他退下來的時候,再去真正學習點東西。
現在黃金寶已經 31 歲了,他的未來如何走?現在沈金康在訓練之餘也開始有意地訓練阿寶成為一名教練,「他就像我自己的兒子一樣,我希望他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我知道他熱愛自行車事業,所以我現在就已經讓他在做我的助理教練了。」
對阿寶何時退役的問題,沈教練說:「我覺得他還沒有想停的意思。前兩天一位日本選手邀請他參加九月份在日本舉行的公路比賽,阿寶馬上回答:「行,去!」參加了奧運會的選手都想在奧運會後休息一段時間,但他卻回答得那麼乾脆,所以我覺得他沒有想停。」對此,黃金寶微笑表示贊同,並說:「2008 年奧運會,我也想試試。」
(責任編輯:樊非) 2004年08月21日09:43
看完這篇報導之後,我以為當年 31 歲的黃金寶,已經很難和年輕人拼衝刺了,沒想到兩三年後,他才達到了事業的巔峰,不只在多哈亞運奪得公路賽金牌,更在場地世錦賽中穿上彩虹衫。或許他的成就還不只這樣,因為 2008 年北京奧運他還要以更純熟的技術全力一搏。
台灣有沒有可能也出一個黃金寶?很顯然的台灣擁有比香港更優越的訓練環境,擁有台中及高雄兩座自由車場(新竹的待維護),地形更為複雜廣闊,生活空間不那麼狹窄,而且民眾騎自行車運動的風氣也比香港興盛。但是要培養出一個黃金寶,首要之務是選手和教練都必須要有國際觀,而且把選手的競賽生命延長到 30 歲或更長。
在台灣,選手只要趁年輕拼到國內第一,就可以走一條比較平順的路──進入體育學院、當一位老師或教練、在體育相關單位謀一份工作等等,所以目光往往只放在國內的競賽。這也不全是選手的問題,因為教練往往就是選手的天空,天空越寬廣,選手就越有發揮的空間。不過教練也很常遇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因為資源的分配是取決於國內競賽的成績,卻很少有讓選手往外發展的機會。光是設立一個優渥的國際競賽獎勵,就像是把蘋果吊在高空中卻不給梯子一樣,任誰也吃不到。
雖然台灣的體制上落後香港一大截,但仍有有志之士相信事在人為,把目標直接放在國際舞台上,積極尋求各種管道的支援。黃金寶的故事不也是這樣開始的嗎?有了前輩創出來的一條路,台灣的後生小子,未來還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更多黃金寶的報導與照片,請上單車身活網站
寬恕
有個婦人來求診。她的主述都是一些焦慮、憂鬱的症狀。診斷並不困難,就是憂鬱症,任何一位精神科醫師都可以辦到這點。問題在於是什麼造成她的憂鬱?又該怎麼治療?
「是我的先生。」婦人痛苦地說著。「但我不知道我該不該這樣說?」婦人陳述了一段艱辛的過去。
原來,婦人面對著婚姻暴力的問題。先生喜歡喝酒,一喝醉,就動手打她。
先生因為酒醉的關係,工作都無法維持長久,讓她不得不到外面工作賺錢,貼補家用。但儘管如此,當她回到家中之後,所有大大小小的家事,以及三個小孩的扶養,都需要她來處理。
她身心俱疲,整天生活於恐懼當中,她還擔心家庭暴力的現象,會影響小孩子的發展。 「妳的公婆怎麼說?」
「他們都站在先生那邊!」婦人又敘述了一段悲情的故事。聽起來,公公婆婆偏袒親生的兒子,當暴力出現時,公婆往往反過來指責她事情沒處理好,才激怒她先生。
而妯娌姑嫂們,也都採取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到頭來,她變成了一切問題的核心。明明她是受害者,她卻必須負擔「不要讓先生生氣」的責任。她不斷受挫,而且還不斷受到其他人指責。
然而,這還不是苦的 ──
「大家都要我寬恕他們」。婦人幾乎崩潰。「教會的姊妹都很關心我,沒有他們,我活不到現在。但我說實在的,我真的很難去寬恕那些傷害我的人。」 「那你曾經去報復過嗎?」
「我很想。但我不敢。而且,我偶爾也會懷疑:到底真相是如何?是我做錯了,才導致先生打我?我到底怎麼了?」 「所以,我聽起來,妳面對的問題有幾個:妳目前處於很不確定的狀態。事實真相、孰是孰非妳沒有辦法確定。其次,妳很想報復,但妳又不希望這麼做;
但如果要放任妳這樣下去,妳又無法忍受。所以聽起來,妳很想說:妳先生聯合全家來欺負妳,但妳不甘心,妳想報復,但又覺得不妥,別人要妳寬恕,妳也做不到?」 婦人點點頭。「他們都說我瘋了。我也很擔心:自己是不是瘋了?」
「我只是個醫師,不是上帝,所以我沒有能力幫你做判斷。至於診斷,我不認為那很重要。」我說。「我只告訴你該怎麼做。
首先,先問妳幾個問題 ──妳鄰居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怎樣?」
婦人想了想,搖搖頭。「我沒問過他們。」
「妳有什麼生活嗜好或娛樂消遣嗎?」
婦人搖搖頭。
「倘若妳被趕出家門,妳能自己活的下去嗎?」
婦人搖搖著。
「妳仔細想一想,關心妳的人多?還是傷害妳的人多?」
婦人想了很久。「其實關心我的人比較多。」
「好,那妳花多少心思在那些關心妳的人身上?」
婦人愣住了。 「這就是問題核心。」我說。
「妳被先生傷害,也被婆家傷害,妳一心尋求所謂的正義,但妳又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是對的。
所以妳什麼事情都不能做,這就是妳既焦慮又憂鬱的主因。而傷害妳的人少,關心妳的人多,妳卻老是花時間討好那些傷害妳的人,卻將愛妳的人棄之不顧。這豈不是很荒謬嗎?」
「所以,最愛妳的人是誰呢?是妳自己。圍繞在妳旁邊的、關心妳的人是誰呢?是那些朋友。
妳得在心中提升他們的地位。妳應該多為自己、也多為朋友們著想。
傷害妳的人是誰呢?聽起來是妳的先生、婆婆。妳得在心中把他們降級。妳無須去追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也無需去討論:他們到底好不好?
這些真相與評價,留給上帝去做判斷,不是身為凡人的妳應該去做的。妳要做的,只是減低他們在妳心中的比重。先生想打妳,妳就去申請保護令,不然就跑給他追。
婆婆喜歡指責妳,妳就不要讓她有開口的機會。他們一罵妳,妳就藉故離去,要不然,就乾脆跟他們各說各話。該妳做的事情妳就做,不該妳做的事情就讓它放到爛也沒關係。」 「不能不做的,不然我會被罵死的。」
「妳又來了。妳又在關心那些傷害妳的人了。」我說。「而且,說實在的,妳即使配合他們,他們就會對妳有好評價嗎?」
「我明白了。」婦人默認了,但是想了一想,又開始猶豫。「這樣子不是違背了寬恕的真意嗎?我不是該去愛我的敵人嗎?」 我微微笑。「容我賣個關子,幾個月後妳就會知道。」
一個月過後,婦人來返診。臉上開始有笑容了。我因為時間不夠,就沒有多說什麼。
幾個月過後,婦人整個人都變了樣子:她衣著亮麗多了,講話大聲多了,走起路來也有元氣,乍看之下,很難想像這就是幾個月前那個即將瀕臨自殺的憂鬱症婦人。 「這幾個月來怎樣?」
「奇蹟。」婦人神采飛揚地說。
「我只能說是奇蹟。我照著您的說法去做。我才赫然發現:我身旁有這麼多人默默在關心我!我的鄰居、教會的姊妹,甚至我的小姑們也是。我以前都沒注意過他們,而且也根本不在意他們。我真的都專注於我的先生。偏偏他傷害我最大!」
我微笑不語。 「我乾脆就不去理他。我沒去請保護令──我還是比較傳統,不好意思將家醜外揚。
但是,他現在一喝醉,我就躲開。他連想打我也沒機會。
結果他竟然去打我婆婆,我婆婆氣壞了,開始罵他。我現在除了必要的工作,我其他事情都不管了。
我把自己的時間放在教會、街坊鄰居上面。而且,我還報名了才藝班。我要多學些東西。最令人高興的是,這些日子我的心情越來越好,我的小孩也彷彿感染了我的情緒似的,越來越開朗。」 「妳明白什麼是寬恕的真意了嗎?」
「我不懂。」一絲陰霾浮現婦人臉上。「我有時候還會擔心。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是該告訴妳答案的時候了。」我說。「妳覺得妳先生為什麼會打妳?」
「我發現他很缺乏自信,小時候被父母保護的太過了,他又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當他發現自己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他就會直接將憤怒發洩出來。而我很倒楣,就成為他的受氣包。」
「所以過去妳的挨打,就是在幫助他繼續惡化,讓他永遠沒機會學習。」
「以後不會了。」婦人尷尬地笑一笑。「說實在的。我覺得他蠻可憐的。我有點想幫他。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妳需要的是知識、方法、跟資源。這些妳可以在一些書籍、助人工作中學習到,妳也可以回到校園 ──有何不可?」我闔上病歷。「還有其他問題嗎?」
「我還是不知道寬恕的真意。」
「妳已經替我回答過了。」我淡淡地說。
後記:很多受苦的人都誤把「縱容」當成「寬恕」。
事實上,縱容是懦弱的表現,而寬恕卻是勇氣的實現。
一個人如果學不會愛自己、以及愛所有愛他的人,那他就不會有足夠的力量去抗拒懦弱 ──他會將所有的資源拿去討好那些傷害他的人,對方將成為「壞人」,而他自己就會成為「受害者」,到最後就是合演一齣悲劇,雙雙一起墮落。絕大多數人一想到寬恕,就想到自我犧牲,但事實上,寬恕背後是有個強大力量的。
上帝的愛散在於天地間,你必須透過愛才能領略到那個力量,當你被那強大而良善的力量所包圍時,寬恕就會成為再自然不過的結果。 所以,如何才能愛你的敵人呢?最快的方式就是先去愛所有愛你的人,同時不要對敵人進行任何評價,也不要配合敵人、或讓敵人有任何繼續傷害妳的機會,更不要浪費唇舌在辯論孰是孰非上。
倘若你能做到這點,力量就會開始累積,當你成為強者的那一天,你將會發現:寬恕竟然是如此的容易
「是我的先生。」婦人痛苦地說著。「但我不知道我該不該這樣說?」婦人陳述了一段艱辛的過去。
原來,婦人面對著婚姻暴力的問題。先生喜歡喝酒,一喝醉,就動手打她。
先生因為酒醉的關係,工作都無法維持長久,讓她不得不到外面工作賺錢,貼補家用。但儘管如此,當她回到家中之後,所有大大小小的家事,以及三個小孩的扶養,都需要她來處理。
她身心俱疲,整天生活於恐懼當中,她還擔心家庭暴力的現象,會影響小孩子的發展。 「妳的公婆怎麼說?」
「他們都站在先生那邊!」婦人又敘述了一段悲情的故事。聽起來,公公婆婆偏袒親生的兒子,當暴力出現時,公婆往往反過來指責她事情沒處理好,才激怒她先生。
而妯娌姑嫂們,也都採取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到頭來,她變成了一切問題的核心。明明她是受害者,她卻必須負擔「不要讓先生生氣」的責任。她不斷受挫,而且還不斷受到其他人指責。
然而,這還不是苦的 ──
「大家都要我寬恕他們」。婦人幾乎崩潰。「教會的姊妹都很關心我,沒有他們,我活不到現在。但我說實在的,我真的很難去寬恕那些傷害我的人。」 「那你曾經去報復過嗎?」
「我很想。但我不敢。而且,我偶爾也會懷疑:到底真相是如何?是我做錯了,才導致先生打我?我到底怎麼了?」 「所以,我聽起來,妳面對的問題有幾個:妳目前處於很不確定的狀態。事實真相、孰是孰非妳沒有辦法確定。其次,妳很想報復,但妳又不希望這麼做;
但如果要放任妳這樣下去,妳又無法忍受。所以聽起來,妳很想說:妳先生聯合全家來欺負妳,但妳不甘心,妳想報復,但又覺得不妥,別人要妳寬恕,妳也做不到?」 婦人點點頭。「他們都說我瘋了。我也很擔心:自己是不是瘋了?」
「我只是個醫師,不是上帝,所以我沒有能力幫你做判斷。至於診斷,我不認為那很重要。」我說。「我只告訴你該怎麼做。
首先,先問妳幾個問題 ──妳鄰居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怎樣?」
婦人想了想,搖搖頭。「我沒問過他們。」
「妳有什麼生活嗜好或娛樂消遣嗎?」
婦人搖搖頭。
「倘若妳被趕出家門,妳能自己活的下去嗎?」
婦人搖搖著。
「妳仔細想一想,關心妳的人多?還是傷害妳的人多?」
婦人想了很久。「其實關心我的人比較多。」
「好,那妳花多少心思在那些關心妳的人身上?」
婦人愣住了。 「這就是問題核心。」我說。
「妳被先生傷害,也被婆家傷害,妳一心尋求所謂的正義,但妳又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是對的。
所以妳什麼事情都不能做,這就是妳既焦慮又憂鬱的主因。而傷害妳的人少,關心妳的人多,妳卻老是花時間討好那些傷害妳的人,卻將愛妳的人棄之不顧。這豈不是很荒謬嗎?」
「所以,最愛妳的人是誰呢?是妳自己。圍繞在妳旁邊的、關心妳的人是誰呢?是那些朋友。
妳得在心中提升他們的地位。妳應該多為自己、也多為朋友們著想。
傷害妳的人是誰呢?聽起來是妳的先生、婆婆。妳得在心中把他們降級。妳無須去追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也無需去討論:他們到底好不好?
這些真相與評價,留給上帝去做判斷,不是身為凡人的妳應該去做的。妳要做的,只是減低他們在妳心中的比重。先生想打妳,妳就去申請保護令,不然就跑給他追。
婆婆喜歡指責妳,妳就不要讓她有開口的機會。他們一罵妳,妳就藉故離去,要不然,就乾脆跟他們各說各話。該妳做的事情妳就做,不該妳做的事情就讓它放到爛也沒關係。」 「不能不做的,不然我會被罵死的。」
「妳又來了。妳又在關心那些傷害妳的人了。」我說。「而且,說實在的,妳即使配合他們,他們就會對妳有好評價嗎?」
「我明白了。」婦人默認了,但是想了一想,又開始猶豫。「這樣子不是違背了寬恕的真意嗎?我不是該去愛我的敵人嗎?」 我微微笑。「容我賣個關子,幾個月後妳就會知道。」
一個月過後,婦人來返診。臉上開始有笑容了。我因為時間不夠,就沒有多說什麼。
幾個月過後,婦人整個人都變了樣子:她衣著亮麗多了,講話大聲多了,走起路來也有元氣,乍看之下,很難想像這就是幾個月前那個即將瀕臨自殺的憂鬱症婦人。 「這幾個月來怎樣?」
「奇蹟。」婦人神采飛揚地說。
「我只能說是奇蹟。我照著您的說法去做。我才赫然發現:我身旁有這麼多人默默在關心我!我的鄰居、教會的姊妹,甚至我的小姑們也是。我以前都沒注意過他們,而且也根本不在意他們。我真的都專注於我的先生。偏偏他傷害我最大!」
我微笑不語。 「我乾脆就不去理他。我沒去請保護令──我還是比較傳統,不好意思將家醜外揚。
但是,他現在一喝醉,我就躲開。他連想打我也沒機會。
結果他竟然去打我婆婆,我婆婆氣壞了,開始罵他。我現在除了必要的工作,我其他事情都不管了。
我把自己的時間放在教會、街坊鄰居上面。而且,我還報名了才藝班。我要多學些東西。最令人高興的是,這些日子我的心情越來越好,我的小孩也彷彿感染了我的情緒似的,越來越開朗。」 「妳明白什麼是寬恕的真意了嗎?」
「我不懂。」一絲陰霾浮現婦人臉上。「我有時候還會擔心。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是該告訴妳答案的時候了。」我說。「妳覺得妳先生為什麼會打妳?」
「我發現他很缺乏自信,小時候被父母保護的太過了,他又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當他發現自己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他就會直接將憤怒發洩出來。而我很倒楣,就成為他的受氣包。」
「所以過去妳的挨打,就是在幫助他繼續惡化,讓他永遠沒機會學習。」
「以後不會了。」婦人尷尬地笑一笑。「說實在的。我覺得他蠻可憐的。我有點想幫他。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妳需要的是知識、方法、跟資源。這些妳可以在一些書籍、助人工作中學習到,妳也可以回到校園 ──有何不可?」我闔上病歷。「還有其他問題嗎?」
「我還是不知道寬恕的真意。」
「妳已經替我回答過了。」我淡淡地說。
後記:很多受苦的人都誤把「縱容」當成「寬恕」。
事實上,縱容是懦弱的表現,而寬恕卻是勇氣的實現。
一個人如果學不會愛自己、以及愛所有愛他的人,那他就不會有足夠的力量去抗拒懦弱 ──他會將所有的資源拿去討好那些傷害他的人,對方將成為「壞人」,而他自己就會成為「受害者」,到最後就是合演一齣悲劇,雙雙一起墮落。絕大多數人一想到寬恕,就想到自我犧牲,但事實上,寬恕背後是有個強大力量的。
上帝的愛散在於天地間,你必須透過愛才能領略到那個力量,當你被那強大而良善的力量所包圍時,寬恕就會成為再自然不過的結果。 所以,如何才能愛你的敵人呢?最快的方式就是先去愛所有愛你的人,同時不要對敵人進行任何評價,也不要配合敵人、或讓敵人有任何繼續傷害妳的機會,更不要浪費唇舌在辯論孰是孰非上。
倘若你能做到這點,力量就會開始累積,當你成為強者的那一天,你將會發現:寬恕竟然是如此的容易
訂閱:
文章 (Atom)